洛阳出台新政策!事关苏式建筑群、博物馆、石窟寺…
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,《洛阳市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意见)近日印发,明确二里头遗址申遗、打造“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”等具体目标。
按照意见,到2035年,洛阳将建立系统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体系,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利用,文旅融合进一步深化,文旅文创成为新的支柱产业,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,全市人民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。
●提升苏式建筑群保护利用水平
意见明确,洛阳将继续全面落实“考古前置”,做到不考古不出让,不考古不动工。落实历史遗产保护‘紫线’,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,更加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,实现“多规合一”。
同时,洛阳将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名城名镇名村综合整治。禁止破坏性建设开发,鼓励采用“绣花”“织补”等微改造方式,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供给,多元探索现代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。重点推进老城历史文化街区、新安铁门镇、孟津卫坡村、嵩县程村等保护修缮,开展豫西特色民居试点建设;提升二程故里及墓葬、涧西苏式建筑群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。
●加快推进夏商文明研究中心建设
在深入实施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”等项目方面,洛阳将加快二里头遗址、偃师商城遗址、苏羊遗址等早期文明地标的考古发掘,力争在“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”“考古中国”等重大课题中走在全国前列。加快推进夏商文明研究中心建设,开展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、文明起源与“早期中国”等研究,推出一批研究早期中国文明的重大标志性成果。
意见明确,洛阳将制定大遗址、石窟寺等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利用负面清单,建立遗址及周边环境风貌管控清单。加强龙门石窟、水泉石窟、万佛山石窟等18个石窟寺保护利用,建设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。全力推进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,推动万里茶道、“关圣文化史迹”联合申遗,支持宜阳韩都故城申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。推进二里头、偃师商城、汉魏洛阳城、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,加快建设全国大遗址保护利用片区和考古遗址公园群。
●提高博物馆展示开放水平
关于打造“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”,意见指出,要提高洛阳博物馆、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、偃师商城遗址博物馆等展示开放水平,依托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、定鼎门遗址博物馆,打造东周王城遗址博物馆、隋唐洛阳城遗址博物馆。
同时,加快推进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建设,支持工业遗产博物馆等一批专题、特色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建设。规划建设以洛阳博物馆为龙头引领、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为亮点支撑、国有博物馆为主体、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,实现“东方博物馆之都”规模质量双提升。
●鼓励工业遗产建设文创园区
意见提出,洛阳将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,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和品牌化战略,提高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利用水平。结合历史文化资源优势,加快发展壮大创意设计、影视动漫、文化演艺、数字出版、国风音乐、IP手游等现代文化产业。推动历史文化与科技、制造、教育、体育等产业融合,在数字艺术、网络视听、电竞、沉浸式视频等场景应用中植入历史文化因素。
同时,鼓励利用老旧厂房、工业遗产等,建设虚拟现实主题公园、音乐公园等一批文创园区,高标准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、特色文旅街区、特色文旅小镇,建设文博院馆、遗址遗迹、河洛文化、现代农业、自然科学等一批研学营地和基地,创建全国研学游示范城市。
此外,意见明确,要充分发挥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优势,讲好洛阳故事、传播洛阳声音。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等寻根祭祖活动,高质量办好“两节一会一论坛”,推进国际艺术品线上线下交易展示,扩大洛阳文物外展和“洛阳考古”“洛阳文物勘探”“洛阳壁画修复”等国际影响力。